合理区间界定的依据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率合理区间的上限,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经济发展的可能空间及其回旋余地。
虽然李克强还没到拉美之行首站巴西,各方的期待俨然热切起来。不过,李克强总理此次出访,可不仅是落实以往协议,而是继续深挖合作潜力,为中拉合作全面提质升级打造强大引擎。
如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这个横跨巴西和秘鲁、连接太平洋岸及大西洋岸的铁路建设项目一旦启动,无疑有利于中拉双方的商品、物资、人员等的往来输送,进而促进双方的经贸合作。华尔街日报报道称,预计李克强率领的代表团还将宣布向巴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至多530亿美元的计划。受空间和历史等客观原因限制,中拉人文交流虽然不断密切,仍是双方关系的短板。去拉美投资,加强经济合作李克强总理这次出访也是为经贸合作而来。
在过去两年多时间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已经两次到访,如今,中国总理李克强也将踏足这篇土地,当地时间5月18日至26日,李克强将对巴西、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中国对拉美的又一次重大外交行动。预计周二李克强将与巴西总统罗塞夫(Dilma Rousseff)讨论有关两洋铁路建设、企业收购以及投资数十亿美元改造巴西老旧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如何科学认识、评价和使用这些经济指标,并根据经济发展的变化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评判指标体系,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需要关注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但近年来,我国进入了服务业主导的发展新阶段,而服务业发展对电力和铁路货运的需求大大低于工业。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以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为主导,消耗的能源资源较多,对货物运输的需求也较大。三、评判经济运行的指标体系是动态而不是静止的,随着中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新阶段,经济运行评价、评判指标体系正在深化拓展和丰富完善用电量、铁路货运量等指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新变化表明,发展阶段在变,科技进步加快,经济指标间的关系既有不变的内容,也有变的成分,分析判断经济形势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动态的视角,辩证看待变与不变的关系。原煤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66%,比2013年下降1.4个百分点。
德国经济增长72%,用电量增长27%。看中国经济,不能只看眼前、看局部、看单科,更要看趋势、看全局、看总分。
工业文明时代,能源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方式,任何生产都需要能源的支持,电力成为运用范围最广的动力。与此同时,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化也降低了对电力和铁路货运的需求。从产业结构看,在政府有力引导和市场倒逼双重作用下,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第一大产业。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经济交易活动都需要货币的媒介,所以货币供应量、银行贷款很直接地反映着经济走势。
两者数量关系的变化,没有改变这些指标与经济运行状况的相关性,更没有改变现代市场经济下电力是经济生活的基本能源利用方式、铁路仍是我国大宗原材料的重要运输方式、贷款目前仍是我国市场主体主要融资方式等事实,这些指标反映的经济运行的规律和趋势依然存在,仍是分析判断经济走势的重要依据。由于我国煤炭、矿石等资源型产品多产于中西部,而加工使用地多位于东部和沿海地区,产业的空间布局决定了需要铁路往返运送这些大宗资源和产品,因而铁路货运量与经济增长也密切相关。新一届政府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提出了合理区间的概念,强调要坚决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当然,伴随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服务业比重快速增加和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上述指标与整体经济的数量关系也发生一些变化。
这种情况国外也屡见不鲜。要致富,先修路。
2009年后,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回升,工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加快增长。2008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经济增速大幅回落,工业用电量和铁路货运量增速明显下降。
从国内外相关指标的发展变化看,虽然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各异,但用电量、货运水平与经济增速密切相关,通常用电量增长较快的国家,经济增长也较快。这一时期,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小且逐年下降,重化工业快速发展,第二产业占比迅速增加,并成为最大产业,第三产业发展则相对滞后(见图1)。再加上区域内分工与交换不断加深,这些都影响了能源、货运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新阶段。从运行质量看,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单位GDP能耗不断降低。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单位GDP需要消耗的能源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用电量增速放缓幅度大于经济增速放缓幅度。
经济运行发生的深层次变化要求我们认识和评判经济状况的指标也要相应地拓展和深化。根据世界银行数据,19812011年的30年间,日本经济增长81%,用电量增长79%(见图2)。
这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也是观察经济运行的新视角。从交通运输结构看,公路运输尤其是高速公路发展迅速,铁路运输占比总体下降。
由于煤炭运输量占铁路货运量一半以上,煤炭消费量下降,清洁能源消费增加,客观上减少了对铁路货运的需求。分析经济形势有规范的理论框架,也有实践中形成的观察视角,有时后者能够更加直观、简捷地把握经济走势和运行状态。
一是服务业比重提高和工业内部结构变化导致对电力和铁路货运需求减少。从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实践看,用电量和货运量的变化有效反映了经济的脉动。当然也要看到,尽管铁路货运出现下降,但全社会货运量仍然保持一定增长,2014年和今年一季度分别上升了7.1%和4.5%,与经济增长还是相适应的。与此同时,能源结构优化进一步降低铁路货运需求
经济运行发生的深层次变化要求我们认识和评判经济状况的指标也要相应地拓展和深化。近年来,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
货运也是经济有效运转的基础,各类原材料运输、能源资源调配、产成品买卖均需要运输,生产的有效扩张必然伴随货运的增长。当然,伴随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服务业比重快速增加和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上述指标与整体经济的数量关系也发生一些变化。
农耕文明时代,风调雨顺预示五谷丰登,瑞雪兆丰年。经济理论和国内外实践表明,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中长期贷款等实物量和金融指标的变化与经济走势密切相关,常被大家认为是观察经济走势的风向标。
从理论上看,历史上人们往往用一些兼具代表性和时效性的指标来预判经济形势。这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也是观察经济运行的新视角。2014年,我国进口铁矿石比2013年增长13.8%,进口谷物增长33.8%,进口原油增长9.5%。因此,用电力、货运和货币信贷等指标反映经济运行状况是对经济运行内在规律的深刻把握,符合经济运行的基本逻辑。
看中国经济,不能只看眼前、看局部、看单科,更要看趋势、看全局、看总分。分析经济形势有规范的理论框架,也有实践中形成的观察视角,有时后者能够更加直观、简捷地把握经济走势和运行状态。
从产业结构看,在政府有力引导和市场倒逼双重作用下,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第一大产业。要致富,先修路。
从能源结构看,非化石能源比重提高,煤炭消费放缓,去年出现绝对下降。与此同时,能源结构优化进一步降低铁路货运需求。
顶: 133踩: 2
评论专区